联系人:张老师 电 话:15158000261 微信号:zhang135star 微信公众号:zgmyq--art 邮 箱:zgmyart@qq.com 地 址: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化仙桥路53-57号二楼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花仙桥路41号 乘车路线:杭州城站火车站坐62路至十亩田车站下车,地铁4号线复兴路站 |
教育部:2019年家长也要接受教育! 二维码
1
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。少年时,我们为人子女,在父母的影响下迈开了人生的脚步;中年时,我们为人父母,在陪伴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。 家庭,永远是孩子真正诞生与成长的摇篮。 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,让父母也接受教育,真正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! 教育部也意识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,希望以多种形式让广大家长们接受进一步的教育。 这对广大家长来说,是福音也是责任。 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”,这句话很多人都挂在嘴边,但大家好像只是在嘴上说说,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这件事。 我听到过一个故事: 一位父亲自己上学时成绩很差,后来虽然努力打拼有了一点成绩,但读书的心结始终存在。有了孩子之后,他对孩子寄予厚望,给孩子请了各种老师,希望他能读书有成。 但父亲没有意识到,孩子一直在观察自己。有一天,父亲在催促孩子读书的时候,孩子冷不丁怼回来一句话:“你只是让我读书,自己却在一边瞎乐,你都不喜欢读书,为什么一定要我喜欢?” 父母没有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,没有和孩子一起成长。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,内心最大的失落之一,就是发现自己在进步,在认识这个世界,但父母仍然站在原地,没有变化。 这是孩子青春期的悲哀,也是很多家长的悲哀。 一对相爱的男女领了结婚证就可以一起生活,但他们没有经受过任何关于家庭教育的教育,就要成为父母,这是不负责任的。 教育部这次提出的让家长进一步接受家庭教育的想法,就是针对一直被我们忽视的“家长教育学”提出的。 “家长教育学”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,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提到要给准备成为父母的人开“家长教育学”的课程,学完了这门课,成为合格的家长,才可以生孩子。 <教育家:苏霍姆林斯基> 为什么一定要教育家长,强调家庭教育? 太多家长把教育孩子当作老师的任务,孩子送去学校就万事大吉。有教育专家说过一句很刻薄的话:“我们亲自把孩子生下来,却从来不把孩子当亲生的来养。” 学校教育毕竟功用有限,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,想要做到因材施教本来就难,可是,就算在学校里费力培养出的好习惯,回到家里,遇到完全不懂教育法则的父母,好习惯马上付诸东流。 很多孩子的家庭教育,就是反复在做“进一步退两步”的事情。 为什么要专门提出把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领域?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专业性强,家长们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。 教育部看到的问题,其实就是我们很多人身边普遍存在的问题,我们大部分家庭还陷在这种问题里无法解脱: ✦ 家庭教育由妈妈一人独揽,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,无法独立; ✦ 爸爸只是支付孩子的学习、生活费用,对孩子的性格养成、情商提升、眼界开阔缺乏帮助; ✦ 父母不会和孩子交流对话,更多时候是个统治者,而不是可以平等交流的伙伴,他们最喜欢用“我这还不是为了你好”来控制孩子; ✦ 除了“丧偶式”育儿,还出来了“诈尸式”育儿,父母在各种极端的育儿情绪中不能自拔,只会让孩子学习知识,没有让孩子学会面对世界。 <苏霍姆林斯基 > 所以,借着教育部这次重磅提出推动“家庭教育”,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《家长教育学》中的片段精华: ●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,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,开花结果。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。 ● 没有比父母在培养人时所用的智慧更为复杂的了。 ● 无知识、无礼貌的环境,早晚会变成孩子的愁苦和眼泪。 ● 婚后要天天生活在一起,生活在一个屋子里,这不是幸福幽会的短暂几小时,而是终身,这是一部巨大的无可与之比拟的创作,是精神劳动,是一种毅力。为此,需要高水平的文明、精神培训,明智的学校。 ● 善于进行自我教育的人,按其全部涵义来说就称之为有教养的人。 ● 我能一眼认出这样的孩子,他的父母是深深地、热烈地、忠诚地、相依为命地相亲相爱着。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,心地温和善良、宁静、心灵健康、真诚地相信人的美好,听信教师的讲话,对影响人们心灵的细微事务能敏锐感受。 ● 教育孩子同时也是进行自我教育。 ● 家长学校的任务是不断地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。 ● 家长们应该认识到:儿子或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,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。
文章分类:
教育笔记
|